弱視


弱視可說是孩童視力問題中,很重要而且最迫切需要治療的。但是一般家長對弱視的認識卻不深。在傳統觀念上,關心的只是孩子「有沒有近視」、「需不需要戴眼鏡」、「最好不要戴眼鏡,因為眼鏡戴了,就要戴一輩子」。結果在父母這樣的觀念下,許多孩童沒有在小時候將弱視矯正。直到長大後,想考駕照或申請工作的視力檢查時才被發現,但是此時早已超過治療年齡,只好視茫茫地終其一生了。

什麼是弱視?

想要了解弱視成因之前,必須先有一個重要的觀念:「良好的視力並不是天生的,而必須靠後天環境的刺激來發展。」視覺學習的關鍵期是在三、四歲之前,此時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極強,接受性也高。在這一段時間內,孩童接觸外界環境和事物影像,包括顏色和對比等等,視力便不斷的增加。通常嬰幼兒的視力,在三歲時可達到 0.5,到了四、五歲時,視力約在 0.6 0.7 左右, 到六歲時,大部份可以有 1.0 的視力。但是有些小孩在視覺發育時期,視覺系統的刺激受到阻斷干擾,而引起視力遲鈍,視力減退,視力懶惰的現象。結果長大以後發現視力不良,想要戴眼鏡矯正,卻發現眼鏡「配不出來」,這就叫作「弱視」。

哪些原因會造成弱視?

大致上來說,造成弱視有兩大主因。其一是光線在視網膜形成的影像模糊,導致視覺系統的萎縮。其二是左右眼競爭性的交互影響,使得較弱的一眼視覺功能被抑制,而呈現退化。弱視主要可分類為下列三型:「屈光性弱視」、「斜視性弱視」、及「遮蔽性弱視」。

第一型的「屈光性弱視」,主要由屈光不正所引起。太多度數的近視、遠視、或散光,或是兩眼度數相差太多,都足以造成弱視。其中遠視又比近視容易引起弱視,這是因為近視患者雖然看遠不清楚,但看近尚無問題。遠視患者若度數太多,則看遠看近皆糢糊,如果想要看清楚,眼球的睫狀肌必須要收縮調適,可是過多的睫狀肌收縮,又容易引起內斜視。所以有些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有高度遠視,便以為「可以看到很遠」而高興,實在令眼科醫師啼笑皆非。

第二型的「斜視性弱視」,是因為斜視的孩童偏愛用正視眼看東西,久而久之斜視眼便發生弱視。不過如果斜視是「交替性」的,有時用右眼正視,有時用左眼正視,弱視便較不會發生。斜視性弱視因外觀上症狀較明顯,家長早期容易發現,孩童有較多機會可以提早接受治療。

第三型的「遮蔽性弱視」,視力減退的情形最為嚴重。常見的原因有先天性白內障、眼瞼下垂、角膜白斑、眼內腫瘤等等。有時候弱視治療過程中,對健康眼的遮蓋也會引起該眼的遮蔽性弱視,必需十分小心。

弱視要怎麼治療呢?

弱視治療的過程有一定的順序,必須家長、孩童、和醫師配合,再加上耐心,治療的成效才會顯著。治療的時間,短則數個月,長則數年,視患童的弱視程度而異。開始治療的年齡越早,可塑性佳,視力進展的速度越快,成功的機會也越大。

首先,必須除去遮蔽視線的障礙,譬如開刀摘除先天性白內障、矯正眼瞼下垂等。

其次,要使光線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影像清晰,便要配鏡以矯正屈光度數。若是摘除先天性白內障術後的無水晶體嬰兒,便得戴隱型眼鏡。

接下來的「遮眼」步驟,是治療弱視成敗之所繫。視力較好的一眼必須蓋住,弱視眼的視力才有機會進步。由於已達學齡的小孩遮眼會被同學投以異樣眼光,常會拒絕合作。此時家長必須與老師溝通,讓班上同學知道,遮眼與牙齒矯正器一樣,是為了長大後的健康著想,並無奇怪之處。有些家長將患童的玩具娃娃也戴個眼罩,寓治療於遊戲之中,以降低孩童的排斥感。



遮眼的方式,以不透光貼布直接蓋住健康眼為最佳。有時眼科醫師看眼睛周圍因日曬的不同膚色,便可知道是否有確實遮眼。在遮眼之後,便可採取一些方式來刺激弱視眼視覺,譬如早期以條紋對比的 CAM,或是藉著色彩對比鮮明的電視遊樂器,都有輔助刺激的效果。

遮眼之後,定期追蹤視力相當重要。為了確保健康眼未因遮眼而造成弱視,必須固定間隔時間測量視力,有時要交互遮蓋健康眼及弱視眼。八歲以前,治療的成功率較高,但也有到十五歲仍能治療成功的病例。因此弱視的治療,除非超過半年沒有進展,否則不應輕言放棄。